四是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思维。可以借鉴教材的设计思路,在课堂上穿插各类小活动,片段写作与整篇写作结合,以此激发兴趣,激活思维,逐步提升写作能力,还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手段,如制作思维导图■★、小组头脑风暴、观看电影片段、欣赏音乐、讨论范文、学生互评、作文扩展等方式。
具体到写作教学★★■◆■★,有43.12%的教师反映“缺少合适的配套资源(如读本或作文选)”;有的教师反映◆■◆★■“学生缺乏写作技巧指导”★◆;有13.82%的教师认为教材■★“写作要求过高”★◆◆■■;有7.15%的教师反映“学生语言基础薄弱,难以文从字顺”。
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,我们发现,民族地区教师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◆◆◆,存在各种程度不同的困难,制约了当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。主观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语文功底不扎实■◆★★■◆,尚未转换语文教育理念,不理解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等。客观方面则是学生语言基础薄弱,物质条件不足◆■◆★,教学资源匮乏等。
比如,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专题■■◆“学会记事★■”,就目标而言带有很强的集中性,涉及记叙的要素、记叙的顺序、详略的安排、结构的安排、情感的融入、语言的锤炼等方面◆◆■,对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。教师不妨采取目标拆解的方式,重新设计一系列关于记事的小专题,从不同角度强化学生记事能力的训练。
其次,写作专题的设计强调调动学生兴趣,导入学生生活,激发写作灵感■◆★。一是设计专门的激趣专题。例如■■■■■◆,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专题,题目是“热爱生活◆★■,热爱写作”,其实就是一节★■★■“激趣”课■■★◆◆■,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“写作即生活”,从第一次写作开始就要丢开畏难情绪★★★■,放下包袱,轻装上阵■◆◆★。二是写作指导中穿插一些小活动,引导学生关注生活★■、体验生活,激发写作的灵感。在该专题中,编者专门设计了一个小活动,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一些习焉不察的事情◆■★★,像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,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等。这些细节,很多学生可能真的想不出,他们就会到生活中去有意识地观察◆★,无形之中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能力◆★★★■■,也可以帮助积累一些写作素材◆◆★■◆。三是写作实践中片段写作和整篇写作结合。前者往往是一些有趣的活动,类似于热身■■★■■,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写作状态■◆■■◆。比如,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◆★★◆◆“发挥联想与想象”专题就设计了一个漫无边际想象的小活动“故事接龙”。小组学生围坐一圈,由第一个学生开始写一句话作为故事的开头,如★◆★“那一天◆■★★,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◆★◆”◆◆。其他学生依次写下去◆◆■★◆★。活动不设框框★◆★★★■,饶有趣味■★★◆,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。
首先,写作指导突出重点,不求全面,使学生能一课一得◆★,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◆■★◆■★。例如◆■■★◆,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★★“学会记事”★◆◆★★◆,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■★,可讲的点很多,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、全面铺开★■★■◆■,而是选择了两个点加以指导:一是事情要写清楚、写明白,二是要写出感情。这两个要求,前者是基础要求,后者是进阶要求■★■◆,并不高深◆■★★◆◆,看得见◆★、摸得着,学生按照教材要求去做,扎扎实实练习,至少能做到一课一得。
这个“提示”较为详尽,既帮助学生将话题展开,提示写作的内容,又附有简要的写作提示,提示学生详略问题要根据表达的中心作出适当调整,可以说给了学生写作足够的辅助。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侧重静态呈现文体知识,不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■◆■■★,像现在这样◆◆■■,结合具体情境、具体任务,从动态的角度去观照记叙的详略和顺序问题,无疑更具有针对性。
2■★.记叙事情时,思路要清晰。可以用顺叙■■■,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,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;也可以用倒叙,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,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。
目前,情境任务作文已成未来考试命题的重要方式,各地中考、全国高考都在采取这种方式。所谓情境任务作文,就是为作文写作设定一定的社会话语情境,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展开思考,斟酌表达,撰写文章,突出的是作文的读者意识、目的意识和据此调整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。统编教材中的写作实践,有的设定了情境,有的没有★★◆。教师不妨为其加上贴合本地生活的任务情境★◆■◆■,将其改造为适合本地学生的写作题目。
又比如,围绕“记事”这个大专题设计三个小专题■■★★■■,分三次完成。第一个小专题“写自己熟悉的事”,旨在解决“记什么事”的问题,也就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,学会观察生活,思考生活,并减少写作的畏难情绪,树立“写作即生活★■★■◆■”的意识。第二个小专题“记叙的要素”,旨在解决“怎么写”的问题,也就是引入记叙六要素的概念,强调记事的完整性,并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的中心合理调配各要素的详略。第三个小专题“要有真情实感”,旨在解决“如何写得更好■◆★◆”的问题★★◆★★,这是更高的要求★★★。在前面基本学会有条理、有详略地记事基础上,引导学生适当融入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◆◆■,学会情感表达的两种方式■★★◆。
比如,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专题◆◆■◆★★“学会记事”中,第一个写作实践是片段作文改造■★,教师可以从本班学生作文中找一个或几个记事过于简单的片段,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为其“添枝加叶”。第二个写作实践是记叙自己生活中一次“快乐/感动/后悔……”的情感经历◆■◆★■■,教师可以以“快乐”为例★◆■◆,先分享自己记忆中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,当时是怎样的感觉,现在想来有怎样的体会,然后引导学生想一件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,先用简单话语说一说,然后思考如何添枝加叶,丰富充实起来。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★■◆◆★◆,帮助充实完善。
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专题与各单元阅读既相互配合,为共同完成单元学习目标服务★■★■,又自成体系,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、循序渐进的写作系统。写作指导部分注重提升学生的写作基础素养,力避功利主义,不一味向应试靠拢,不进行纯技法指导,避免写作的套式化;实践题目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,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,同时以“提示”的形式搭建各种支架,帮助学生选材、构思■★■★◆★。
3.立意不同■★★★,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■■★★★■。如果要强调导致“回家晚了”的原因,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◆★;如果要强调“回家晚了”的后果◆★◆,则原因可以略写。
三是写作实践题目的本地化改造★★■◆■。根据本地文化、社会■◆◆、地理等的特点,充分结合学生生活◆★◆■■◆,改造统编教材中的写作题目,或重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、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写作题目◆★■◆■★;或者依据教材提供的★◆★■■“提示”,结合学生生活■★◆★◆◆,给予充分的指导,激活学生思维,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回忆生活,体验当时的情感★★■◆■。
需要注意的是,各个写作专题并非只是本次训练时才要注意,而是在该次训练时进行着意的提示和强调,实现“一课一得★■”的教学目标。在此基础上,引导学生将写作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■★,学以致用◆■◆■★。实践证明◆◆,全面训练与散点实践相结合,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。
二是分解各专题教学目标◆★★■■,适当拆分。一些教师反映,统编教材★◆◆■“写作要求过高■■◆◆■”,那么可以将每个专题较为集中的目标适当分解,改造为两三个小专题■★◆◆■★,用两到三次写作的时间由浅入深完成教学目标。每次作文不见得都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大作文,可以根据不同的小专题,采取拟定提纲◆■◆★◆★、撰写片段■◆★★■、扩展语段、撰写大作文等不同的方式。
一些教师反映,■◆◆■■◆“缺少合适的配套资源(如读本或作文选)◆◆◆◆★■”■★★★■■,需要相关行政部门◆◆、教材出版社建设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资源支持系统★◆★◆,这个系统有关方面已经在加紧建设。从教师的角度◆■★,在目前的情况下,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■★,利用各种渠道拓展教学资源■★◆■。一方面★◆,可以通过网络、图书馆、教师教学用书,充分发掘各种资源。实际上,统编教材中设计的作文题,在网络上都有大量的学生范文可供使用;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提供了一些范文及相应点评;各个出版社也都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读本,如人教社就编写了紧密配合各单元的自读课文六册◆★★■★。另一方面,本班学生的作文也可以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。优秀的范文可提供构思、内容、语言等各方面贴近学生实际的借鉴★◆■,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。稍差一点的作文(当然要匿名),可以通过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,发现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■★■★■,在斟酌语句的基础上提升语感■■◆■,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。
再其次,注意与课文的照应和配合。写作教材的编写注意读写结合,学以致用★■◆★■◆。在“写作指导”中,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课文,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指引。例如,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“写人要抓住特点”专题,在“写人要抓住独特之处◆◆”这个点上◆★◆★■◆,以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中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的神态动作描写为例,在◆★★★“以事写人◆■”这个点上,举了《再塑生命的人》中莎莉文一步步实施教育的例子,引导学生从课文相关描写中获取写作技法。
1.文章强调的是★★◆■◆★“回家晚了”。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★■◆?往常是怎样的情况★★◆◆◆?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◆★★◆◆?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?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?
最后,写作实践加强了指导性★■■。每课的“写作实践”题下都设计了“提示”,短的三两条◆■★■,长的四五条,旨在构建支架,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◆★■★◆,并提出方法建议◆◆■★◆。例如■■★★,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■★◆■■“思路要清晰”第二题的“提示■★◆■”:
一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。想提高写作能力◆★◆★,解决◆◆★■★“学生语言基础薄弱◆■★★◆,难以文从字顺”的问题,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学会从阅读中学习写作。读到一篇好的作品◆■■◆◆■,可以勾画摘抄其中的精彩语句◆■,可以梳理作者的思路◆◆,列出文章的结构图表,还可以作评点■■★◆◆★、写读后感等。这样,日积月累,文思会变得敏捷◆★,语言会变得精彩,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无话可说、无词可用、无理可讲、无情可抒了。
比如,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“写人要抓住特点”写作实践第一题,可以改造为◆★: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★★■◆■。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偶像◆◆★■◆■?如果有一天你跟同学讨论偶像的话题■◆★■,你的同学认为你的偶像不值得崇拜,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偶像?写一篇文章,介绍一下你的偶像,包括他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格■★,并说说你从偶像身上汲取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■◆■。不少于400字■■◆■◆★。
根据调研中教师们反映的以上问题,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,我们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使用■★★★,提出如下建议★■★■★■。
(作者朱于国,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副主任,《中国民族教育》杂志2020年第11期)
2020年上半年,为深入了解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衔接问题,在教育部教材局的统一部署下,人民教育出版社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,在内蒙古、宁夏、西藏、新疆和云南等省区进了在线问卷调查◆★◆■。调查对象主要为一年级与七年级语文执教教师,共回收问卷8849份◆■◆◆★。
综合来看◆◆◆★,上述困难并不完全是使用新教材的原因,有些困难与民族地区特殊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环境密切相关,有的则与当地的教育教学物质条件相关,有些则是教材中有相关内容,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的问题(如“学生缺乏写作技巧指导”)。当然,也有一些是针对教材提出的(如“写作要求过高”),需要教材编者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